圖為肖應運在給學生上地理課。本報記者 唐俊 攝
  本報記者 楊丹
  通訊員 姚永斌
  大坳學校,地如其名。它坐落在婁底漣源市與邵陽新邵縣交界處的龍山山坳里。
  這裡屬於雪峰山餘脈,海拔1500多米。大坳學校只有一個複式班,5名學生。肖應運是惟一的“孩子王”,集校長、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於一身。
  雖然只有5名學生,但肖應運的教學工作一點都不輕鬆。從語文、數學、英語到體育、音樂、美術,肖應運全包了,一天難得休息。
  6月30日,當記者來到大坳學校時,看到的正是這樣一幅場景:在去年底剛落成的新教室里,肖應運這邊剛安頓好2個1年級孩子做試卷,那邊接著給3年級的3個孩子複習英語。接下來的體育課,肖應運帶著5個孩子在鄰居家的屋場坪里打羽毛球、跳繩。
  楊市鎮中心學校副校長周端初介紹,今年是大坳學校建校以來學生人數最少的。最多的時候有將近100名學生,肖應運更忙。
  當天中午,學校開餐了,“廚師”端出一盤腊肉、一盤豆腐、一盤青菜,孩子們吃得很開心。一葷兩素,這就是平日的伙食標準。學校的“廚師”,就是默默支持肖應運工作的妻子。
  大坳山高林密,條件艱苦,離楊市鎮街上有近30公里。水泥路修通前,往返一趟需要一整天。從1981年高中畢業當民辦教師至今,肖應運幹了整整33年。
  不是沒有走出大山的機會。1983年,舅父為肖應運在邵陽衛校爭取了一個讀書指標,要他轉行當醫生;1985年,漣源鋼鐵廠招工,堂姐夫為他謀到一份好差事。但他放心不下這裡的孩子,都放棄了。1996年,他從婁底師範進修畢業後,又一次放棄調整崗位的機會,回到了大坳。
  身在大坳,心也撲在大坳。為了彌補辦學經費的不足,改善辦學條件,在教學之餘,肖應運粉刷了教室牆面,加固了教學樓欄桿,搭建了乒乓球台,整修了校園排水溝……他省吃儉用,拿出1.2萬多元用於校舍維修和課桌添置,先後資助30多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在他的努力下,大坳學校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鞏固率年年達到100%,他所教班級的學生成績在學區考試中,總是名列前茅。他也成了“婁底市十佳教育工作者”。而他自己家,至今依然是土磚房;跟了他幾十年的妻子,沒買過一件首飾;兒子上大學,要邊讀書邊打工。
  多年操勞,肖應運患上了胃病、高血壓和冠心病,但他邊服藥,邊工作。2013年2月,他突發心肌梗塞,不得不到婁底市中心醫院住院治療。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僅住了17天院,就不顧醫生勸阻,拖著病弱的身體走上了講臺。
  “大坳的條件比外面差很多,有什麼值得你留戀的?”總有人這樣問。
  肖應運說:“正因為條件差,我擔心沒有幾個人願意來,更擔心獃不久。我改變不了人家的想法,我做好自己就行了。只要有一個學生,我就會堅持下去。”  (原標題:“只要有一個學生,我就會堅持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m14dmzyy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