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君彥文許俊文攝影
  核心提示|“我哪兒也不去,就在這兒等俺孩兒!”當有人勸說73歲的羅風換個有吃有住的地方,別守著鋪蓋捲兒在路邊臺階上,她都拒絕,語氣堅定。這位老人,在鄭州市東風路與豐樂路交叉口西北角的臺階上,已“駐守”近1年時間。
  進入“小寒”,鄭州最低氣溫跌至零下,躺在路邊的老人讓路人掛念,也成為社區、民政部門及警方等的重點關照救助對象,送飯,送棉衣棉被,還有人塞錢……可是,老人不肯去救助站、養老院,讓大家頗感為難。她心裡,有著怎樣的“結”?
  深夜探訪
  寒風中,一位老人躺在人行道上……
  “這事兒咋辦?”幾天前,在鄭州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組織召開的冬季救助工作階段性座談會上,羅老太太的“難題”再次被提及。
  這位老人怎麼了?6日深夜,按照鄭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的介紹,大河報記者來到東風路與豐樂路交叉口探訪。街燈下,路口西北角人行道旁半米多高的臺階上,一位老人躺在被窩裡休息,旁邊堆放著幾個袋子、空瓶子。大冬天躺在街邊,咋不去救助站?
  “不想去,俺孩兒也不讓去,讓在這兒等著他來接我。”這位自稱羅風的老人說,她“一個多月”沒見兒子了,說著從被子底下摸出一張摺疊整齊的白紙,上面寫著她兒子的手機號碼。幾次撥打,都提示已停機。老人有些失望,隨即又說:“他肯定會來接我。”
  羅老太太稱自己老家在開封,年輕時和老伴在鄭州幫人理髮,育有一個兒子,還有孫子孫女。現在老伴已經去世,兒子遠在上海打工。
  據劉寨派出所副所長高宏偉透露,羅老太太確實有一個兒子,聽說現在外地,無其他親人,在鄭州無房,曾租房居住。
  拒絕救助
  宿在路邊,哪兒也不去要等兒子……
  7日上午10時許,羅老太太坐在被褥旁,吃著燒餅夾菜。旁邊,站著專程趕來的惠濟區劉寨街道辦事處及豐樂社區工作人員。
  據熟悉羅老太太家庭情況的人透露,老太太的兒子、兒媳已離婚,孫子孫女跟著兒媳生活,大家都不瞭解老太太兒子現在什麼情況,只知道在外地。
  劉寨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宋蘇瀅苦笑著說,老人此前曾被辦事處協調安置到福利院,後來,被從外面回來的兒子接了出來……“她一直堅持認為兒子會回來找她,換個地方等都不願意。”
  據劉寨派出所副所長高宏偉介紹,資料顯示,羅風生於1941年8月14日,戶口在南陽路173號附13號,屬於“空掛戶”,她老伴已去世,有一個兒子,名叫焦建軍,1971年12月24日出生,可不知現在何處,他們也無法聯繫到對方。他同時透露,有些事老太太說得不准,“她說一個多月沒見兒子,事實上遠遠不止”。
  去年12月31日,擔心有雨雪,辦事處和社區工作人員打算哄老人免費去住養老院,可老太太走到車邊,又轉身回來,說啥不肯去。“我們想救助,可必須得當事人自願,不能強求。”惠濟區民政局副局長金瑞紅很為難。
  思念兒子
  老淚縱橫,兒說過不會忘了媽……
  圍在羅老太太身邊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勸她別守在路邊受凍,接受政府救助。可是,老太太並不“領情”。
  圍觀者戚女士說,去年七八月份時,她曾幫羅老太太撥打過兒子的電話,頭一次,對方掛了,第二次打通,聽說老太太住街邊,老太太的兒子在電話里說:“我明天下午4點就去接俺媽。”可到現在都沒消息。
  “他快回來了!”羅老太太聽了趕忙說,說著說著,老淚縱橫,她念叨說,孩子是“電工”,出去打工了,任務完成就回來。在這位媽媽心目中,孩子是很孝順的。她說,孩子知道自己現在的處境,不回來肯定是遇到了難處。“俺孩兒給我說過:不會忘了媽。”
  總動員令
  焦建軍啊,大家喊你來接娘親……
  大河報記者註意到,老人鋪蓋著厚厚的被褥,掀起細數,上面各種花色共10床棉被,最下層是一個絨墊子。大家說,老人在這個路口周邊,已“駐守”了近一年,下雨天不見她,天一晴又回來了。
  老人說,這些被子都是好心人送的,“都對我可好”。她坦言,守在這裡不願走,除了想等著兒子回來接她,還因為旁邊有超市、藥店,來來往往人多,經常有好心人幫她。可在周圍人看來,這些幫助並非長久之計。鄭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最好是老人的孩子能早點兒回來,即使回不來,幫忙勸說老人接受救助也行”。
  親,如果您知道老人的兒子焦建軍的消息,請撥打大河報新聞服務熱線0371-96211,劉寨街道辦事處民政所電話0371-63679519聯繫,幫助老人早日與兒子團圓。  (原標題:兒去他鄉無音信,娘宿街頭盼一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m14dmzyy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